深圳安防產業規模集群產業鏈完整 在安防業內流傳著這么一句話,“中國安防看廣東,廣東安防看深圳。”深圳安防產業已經形成較強的產業“集群”優勢。據權威數據統計,深圳市目前共有安防企業4300多家,其中生產企業約1700家、工程服務企業約1600家、經銷企業約1000家,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的企業有60多家;在中國安防產業百強中,深圳企業占有近40席,居全國之首。 除在產業集群,具有一定的規模優勢外,深圳的安防產業鏈也是非常的齊備完整。目前,深圳的安防產業已經形成了集安防監控芯片研發、安防電子生產、安防軟件開發、安防產品制造、安防實體防護、安防報警服務、安防系統集成及城市應急預警系統等上中下游為一體的,從技術研發、產品設計、生產、銷售、系統集成到安防服務的比較完整的產業鏈。 多方推動,開啟“外拓”大門 截止目前,安防行業已經有20多年的發展歷程,對于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深圳而言,一開始便接觸到安防,各個行業的安防應用也已發展得比較成熟。在過去,深圳集成商一般立足本地,多在自身所在地域發展,但隨著自身實力的壯大與業務的擴展,以及深圳本地市場接近飽和,深圳本地集成商為謀求更大的發展,也開始突破地域限制,開拓本地以外的新市場。長時間的行業經驗積累,加之深圳各方面得天獨厚的優勢,都為集成商們推開外地市場的“大門”,奠定了基礎。 早在2011年世界大運會成功舉辦之后,政府在深圳的各項建設投資開始放緩,深圳本地的各項安防項目也開始接近飽和。不僅于此,政府對房地產等行業的限制政策等也導致了深圳項目的減少。另外,深圳安防項目的招投標趨向“最低價”,深圳的集成商在承接本地項目時,所獲的利潤是非常小的。當一個企業發展到一個規模的時候,他們更愿意選擇一些風險小、利潤較高的項目。中國內地許多城市存在許多新建、改造的安防項目,相較于深圳,內地市場更為廣闊,所獲得的利潤也更為豐厚。基于此,也促進了深圳集成商走向外地發展的“大道”。 深圳作為一個港口城市,物流十分發達,在工程中所用到的產品可以最短的時間,通過物流運往全國各地。同時,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,航空、高鐵等交通工具的不斷發展、提速,深圳總部的項目經理、技術人員也可以迅速的趕到施工現場。深圳集成商依附便利的交通和快速的物流,可以將公司的產品、人才及時輸送到各個項目中,加快了他們開辟外地市場的進程。 地方保護弱化,加速“進軍”步伐 “地方保護性”,一直是集成商進軍外地市場所面對的一大困擾,然而這一問題在整個安防熱潮中逐漸被弱化。在內地一些欠發達地區,許多當地集成商大部分以二級、三級資質居多,如果當地客戶想把項目做的更好,他們就會尋求區域外資質與經驗更加優秀的集成商。深圳的大部分集成商由于接觸安防的時間長,積累了豐富的經驗,從而具備全面而優秀的資質與豐富的項目經驗。 不同區域的安防市場就有不同的個性需求,集成商雖自身具備各種優勢,但進入到新的市場環境仍需加強學習,了解當地的甲方需求以及用戶特點,為在新區域的發展做好準備。當擁有了足夠的安防資質和項目實施經驗的時候,在外地市場做幾個項目并不難,但是要想在該地立足并持續的發展壯大,做更多的項目,就需要考驗集成商的能力。集成商在異地承攬工程建設項目,一定要把項目做好,以利于把項目做大;其次要處理好與業主的關系,通過口碑相傳挖掘該區域潛在的客戶,同時在工程建設過程中,注意積累本地的人脈關系。以“江蘇320”項目為例,在項目招標前通過明確的技術方案,篩選企業,只有資質、業績、實力到達一定能力的企業才可以參與該項目。 受到多重擠壓,呼吁規范行業 在安防行業中,目前集成商做項目大多會遇到這樣的問題:國家隊做的是省隊的工程、省隊做的是市隊的工程、市隊則是地方的工程,越小的工程商幾乎很難‘存活’,‘殺雞用牛刀’則是對集成商現在處境一個很好概況。歸其原因主要還是由于行業的門檻太低,整個行業的門檻偏低,沒有固定的標準,所以每年都會有一批新的企業進入到安防行業,這些企業或許只看到了做安防項目所獲得的利潤,而并沒有真正的了解整個行業,這也最終導致了整個行業的混亂。
|